【奋斗】深夜寻声的“听漏人”

黄平和徒弟吴广森上岗前互测体温
在他们当中就有这样一群特殊人:听漏人。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个“神秘”的职业。所谓听漏人,就是借助听音棒等工具靠听觉查找地下水管漏点的工程师。哪里有地下管网,哪里就有听漏人。13日晚11点,记者跟随几名“听漏人”夜行4公里,体验他们的特别工作。

开始巡查
地下管道“听诊师” 他们携带着秘密武器
生于1966年的黄平,是广元市供排水集团一名即将退休的老党员,他有着广元听漏第一人的名誉,36年管网巡查经验,12年听漏经验。多年夜间巡检、测漏的一线工作,黄平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此次疫情发生后,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单位领导没有安排他到一线工作,可他又一次主动请缨,要求加入公司应急保障组。

正在“听漏”
“听漏很简单,就是用耳朵听出水管漏水的位置。”黄师傅说。该公司只有4名听漏人,每天分2组在市区范围内巡查,他们都是晚上12时上班,凌晨3时下班,因夜晚相对安静,能听到准确水声。而白天也有一支机动小组待命。
疫情期间,优先保障医院用水
一根长约150厘米、直径约0.8厘米的钢柱,顶端有圆盘状听筒,这是听漏人必备的秘密武器听音杆。打开窨井盖,黄师傅将听音杆一端紧贴自来水阀门后招呼作者:“你过来听听。”“没听到任何声音。”
“静心去听,再试试。”“听到一种‘嗤嗤’声了,是不是这里漏水?”将耳朵贴着听音杆上的听筒,记者听到了轻微的“嗤嗤”流水声。黄师傅说,根据这声音能判断出距这个阀门6米处有一个漏点。于是,另一名听漏人用管线探测仪找出水管分布的线路并作记号,再拿出听漏仪检测。听漏仪一端连接耳机,一端犹如听筒,放在地表能听到地下水管的流水声。“再听听,和刚才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差不多。可漏水的具体位置怎么判断?”学着听漏人每走一步弯腰曲背侧耳倾听,作者只听出水声强弱变化。

用仪器检测
“刚才的声音里有石子冲击声、水流与管壁摩擦声及渗水声。”黄师傅说。其实,听漏人并非听力异于常人,只是懂得分辨水压和水流声的频率,从而分析漏点位置,这一切都是熟能生巧的过程。一个多小时过去,因为不停重复着翻开窨井盖、弯腰听声、找到漏点打钻等动作,在一旁跟随的记者已累得腰酸背痛、汗流浃背。黄师傅说,听漏人体力要好,头脑不能糊涂,如今地下管线复杂,水管附近可能重叠着电缆或煤气管道,打钻时若不注意,很可能会导致触电或煤气泄露,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孤寂的“夜行侠” 行为怪异常被当小偷
吴广森是黄平的徒弟,已工作近10年。他告诉记者,他们每天都要步行4公里左右巡查,算起来差不多要走4个小时的路。“有时候为了抢修工作,要连夜查漏点、打钻难免影响到居民,被人指责是家常便饭。”吴广森说,还有许多人不了解他们的工作,经常还有人破口大骂。因为大多是在深夜作业,在一些小区内进行听漏工作时,常常被人认为行为怪异、居心不良,还曾有人打过110报警呢。

" 现在正值疫情防控期间,你们供水集团还坚守在一线,真是不容易啊。" 面对偶尔路过市民的称赞,黄平和他的徒弟笑了笑,又投入下一个巡检点。据悉,在防疫战线上,两百多名供水人时刻准备着。" 一方面保证安全稳定用水,一方面提高服务让城市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