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中心:疫情当前初心不改,水源监测毫不松懈

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而延长至2月9日,正式复工后按需分批到岗。水质中心假日期间在接到延长假期和分批到岗通知之后,第一时间联系本中心及各厂水质管理部门部署延长假期期间的水质保障工作。
提前做好水质人员安排,确保信息沟通。根据集团在保障供水服务供应的前提下减少一般行政人员的总体指导要求下,中心及时组织各厂水质管理部门做好化验室检测人员及在线维护保养人员的安排,切实保障化验室检测有条不紊、水质数据及时报送和在线仪表故障的及时修复,确保水源地水质波动、在线仪表故障等信息及时上报及沟通。期间中心除了每日不间断对青草沙水库的常规指标进行监测外,还需要对各水源地29项指标进行月检,这对中心人员排班增加了很大的压力,中心领导积极组织、协调,及时调整了中心内部质量控制、仪器期间核查等工作安排,在中心检测人员的努力下,确保了29项数据的及时出具。
提前计划,确保化验耗材稳定供应。面临突然延长的假期和物流匮乏的情况实验室和在线试剂、耗材可能面临短缺的问题,中心及时要求各厂水质管理部门做好试剂、耗材的排摸、盘点及检测用试剂的配制。同时也与采购中心积极协调,提前确认进口试剂在未来3个月的供货情况,进一步保障实验室正常运行。

▲库管人员正在对水质中心进口耗材及防护用品库存量进行排摸
及时传达、沟通相关要求并予以落实。疫情期间,中心及时将上级单位及行业监管部门下达的各项疫情期间的水源地水质监测要求向本中心及各厂水质管理部门进行传达好布置,相关监测要求均得到了及时、有效的落实。
▲检测人员正在对水质中心检测室进行消毒
2.加强水源地监测加大水质监测力度,严格落实各项水质保障要求,确保三大水源地取水水质安全稳定。
由于受到疫情期间公共场所和家庭为防控疫情多采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上游来水的余氯量可能偏高等因素的影响,中心根据主管部门发布的《关于本市供水行业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和上级部门的水质保障要求,在及时做好水源地常规指标日常监测的同时,加强了余氯、生物毒性、耐热大肠菌群等疫情防控特征指标的监测并及时予以上报,为上海市民喝上放心水把好源头水质关。

▲检测人员进行水质化验
3.全力做好后勤保障。根据水务集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的通知》以及原水公司《关于进一步做好原水公司本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相关措施的通知》的相关要求,中心及时做好人员情况排摸、环境消毒、物资保障和宣传引导。
一抓人员管理。中心第一时间对本部门所有人员进行排查,包括离沪情况、是否有接触湖北人、是否有发热、发烧、咳嗽等。对所有复工上岗人员,建立台账,相关信息询问到人。同时对所有复工人员根据公司综合办的相关要求,向复工人员发放必要的防护用品,并做好领用台账,确保防护用品的合理使用。

▲检测人员正在进行操作前的消毒
二抓环境消毒。水质中心在疫情开始初期,积极组织检测人员对检测室环境及仪器器皿进行专业的消毒;疫情期间,加强对化验室、检测人员间经常传递的仪器和器皿的消毒和管理,特别是在微生物检测工作开展前增加微生物实验室的紫外消毒频率,及时做好对微生物实验室环境的监测,确保检测人员的安全、避免样品的交叉污染。三抓物资保障。面对疫情发生后运输难以及相关工厂延期复工的情况,水质中心一度出现实验用耗材清洗水短缺的问题,了解相关情况后,中心领导第一时间组织化验室做好应急解决方案,确保实验用耗材的清洗符合要求,进一步保障水质检测结果的准确、有效。
四抓宣传引导。疫情发生后,水质中心通过QQ、微信群及时向部门员工传达疫情情况以及相关防护措施。同时对于网络上谣传的“用酒精消毒口罩”、“自来水过度加氯”、“水质污染”等情况,作为专业的水质团队,中心人员在坚决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的同时,也在网络上主动发声,通过朋友圈、微信群等渠道第一时间进行辟谣,转发有科学依据的相关文章,传达科学理性的防护方法,做好了正向舆论的传播,为疫情防控助力。